低油价“新常态”为上游投资敲响警钟 [中国海洋石油报]

■剑桥能源分析认为,如果国际油价下降到70美元/桶,在其监测的深水项目中有24%的项目净现值(NPV)为零或负数,低油价给上游项目带来的压力已经显现。

自今年7月份以来,全球油价急剧下跌,相比今年6月份的高点,纽约和伦敦两地油价已累计下跌近30%。上个月,除摩根大通外,11家投行都已经调低了对2015年的油价预期。有分析认为,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油价上涨周期即将结束。低油价或成为全球油气行业的“新常态”,低油价“新常态”对油气上游投资敲响警钟。

过去10年中,随着商品、劳动力和工程的价格上升,油气工业资本成本整体翻了一番。剑桥能源分析指出,自2000年以来,上游平均成本增加了3倍多,达到52.4美元/桶油当量。

特别是近几年,受油价高位运行、技术突破及产量压力的推动,以页岩气、油砂、深水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项目渐成上游投资热点。在油气行业“超级并购”频出的2012年,有近一半的上游并购项目是非常规项目。

然而,非常规项目成本高昂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开采成本由高到低计算:北极地区油气开采成本最高(75美元/桶),其后依次为油砂(70美元/桶)、北美页岩油(65美元/桶)、超深水石油(56美元/桶)和深水石油(52美元/桶)。

基于当前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油价在每桶80美元以下、布伦特油价在每桶85美元以下的水平来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和加拿大油砂开发已经不具备经济性。剑桥能源分析认为,如果国际油价下降到70美元/桶,在其监测的深水项目中有24%的项目净现值(NPV)为零或负数,这些项目可能会被推迟或取消。

事实上,低油价给上游项目带来的压力已经显现。BP公司是在非常规领域比较活跃的国际石油公司之一,非常规资产占到其油气资产1/4左右。在第三季度,BP公司的利润同比下降六成,创国际石油公司利润降幅之最。

当成本结构性上升遭遇低油价“寒流”,石油公司特别是专注于上游的专业勘探开发公司经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再来聚焦中国石油企业。近五年,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上游市场表现活跃,频频涉足非常规领域。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近5年的30项海外上游并购案中有18项涉及到非常规资源并购,占30项并购案总金额的76%。

低油价时代更加考验上述非常规资产的运营。首先,中国石油企业应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风向,当机立断采取止损措施,降低“大出血”的可能性。

其次,应该充分认识到低油价对上游利润的冲击是全面性的。石油公司不只是在非常规项目上,对常规项目的管理也要继续苦练“内功”,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努力削减成本,瘦身“过冬”。

再者,要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中国石油企业都是上下游一体化公司,油价对上中下游形成的冲击不能大而化之一概而论,应具体业务具体分析。简单来说,油价下跌虽对上游形成了负面影响,但对于炼油化工等中下游行业和采取与油价挂钩定价机制的天然气进口业务是利好的,对于化工品和成品油销售以及天然气发电等部分下游行业是利好的,对于天然气加注业务则是有影响的。这个时候,就要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发挥综合一体化的避险优势。最后,还可以利用金融与贸易手段弥补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失。

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低油价时代的到来不是“狼来了”。油价涨跌本身具有周期性特点,是经济发展周期的一种自然反映。我们对油价波动要保持警醒,但不必过于紧张。在低油价时代是否能够安然“过冬”并更进一步有所作为,还需要石油行业的管理者保持平常心,适应“新常态”,开动脑筋,拓宽管理思路,在新的周期中寻求新机会。(作者 徐擢 单位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

 

布日期:2014-11-28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创建时间:2014-12-05 10:00

详情内容

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就专业的行业品牌,提供有价值的行业产品。